校監的話
校監的話

校董會主席馬偉雄校監獻辭《小學教育新路向》

前言

二十一世紀的教育目標重視每個人在德、智、體、群、美各方面都有全面而具個性的發展,學生要能一生不斷自學、思考、探索、創新和應變,有充分的自信和合群的精神,願意為社會的繁榮、進步、自由和民主不斷努力,為國家和世界的前途作岀貢獻。

隨著時代發展的需要,學校教育要照顧學生適應社會萬變的能力,教育工作者要緊守崗位,為社會培育品格高尚、守法善良、熱心公益、負責有為的青少年。小學教育是學生接受基礎教育重要的階段,所有小學教育的領導人和教育同工肩負著責任重大的教育使命,確是任重道遠。學校需要提供學生優良的小學教育,幫助學生建立良好基礎教育的基本知識、技能和價值觀,讓他們具備「終身學習」的條件。「小學教育」實為我們成長「學習」最重要的階段。

普及教育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重視投放於教育的資源,多年來透過公營學校為所有兒童提供九年免費普及小學及初中教育,並由二零零八至零九學年起,政府增撥教育資源,支持公營學校免費教育推廣至高中,學生有機會接受十二年免費教育。根據教育局報告資料顯示,在二零零七至零八學年,全港共有635所小學、565所中學及60所特殊學校。

教育理想

香港教育改革的理想強調「學生為本」、「終身學習」、「永不放棄」、「創造空間」的教育取向,透過不同的教育策略,致力培育學生良好的教育基礎,建立學生「樂於學習」、「善於溝通」、「勇於承擔」、「敢於創新」的精神。根據二零零二年課程發展議會編訂的基礎教育課程指引指岀為了裝備學生面對二十一世紀的挑戰,學校課程必須協助學生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貫徹終身學習的精神,從而學會如何學習;培養各種共通能力,以便獲取和建構知識,奠定全人發展的基礎。

高質素教育的承諾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首長在一九九八年的《施政報告》中,申明推行「小學全日制」的目標。財政司司長在一九九九至二年的財政預算案,也強調在教育方面要多作投資,以實現行政長官提供高質素教育的承諾。支持推行「小學全日制」的專業人士認為「全日制」對促進學生的全人教育及發展他們的潛能有著積極意義,強調全日制學校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更理想的學習環境和更多元化的學習活動;可以紓緩緊逼的上課時間,使學校能更靈活編排課程;可以提供較充裕的時間,加強師生的溝通以及使學生得到較全面的照顧等。事實上,全日制學校的確有助改善半日制學校未能提供學生充分享受學校設施的時間,以及解決學校活動場地不足的問題;然而,要辦好全日制學校,教育局與學校不同持分者須定期檢討及評估「全日制學校」對教育發展的成效,分析及支援全日制學校發展的實際需要,提供改善策略,以達「高質素教育承諾」的目標。

全日制學校

配合政府推行小學全日制的優質教育目標,上任校董會主席,已故校監陳麗玲傅士太平紳士積極推動本校發展為一所全日制小學,並引領學校進行多方面改革工作,務求提高學校管理與教學質素。本校成功發展為全日制小學,實有賴全體教職員及家長的衷誠合作與團隊精神。校董會欣賞各位教育同工的主動和積極投入的專業精神,我們感謝家長的支持,促使學校能於2005年9月完成合併上、下午校的艱辛任務。

教育改革,提供優質教育、照顧全人發展

教育改革的整體精神是以學生為本,要全面而貫徹地落實教育改革的目標,需要各方的協調和努力。教育統籌委員會根據教育改革所定下的藍圖,把工作歸納為七項重點,包括課程改革、評核機制、語文教育、支援學校、專業發展、收生機制及增加專上教育機會,其中六項與小學教育有關。

配合教育改革的精神,學校自1999年開始,實行多項學校發展計劃,以「提供優質教育、照顧全人發展」為目標,透過「加強問責性」、「改善學習環境」及「課程改革與教師專業」等重點計劃,提高學校管理與教學質素。我們認同專家的意見,要求「在小學教育階段,教育改革要確保每個人都達到基本水平,同時要幫助具備超卓潛質的學生追求卓越」。

加強問責性,提升學校管理質素

學校致力提升行政管理質素,實行自評及接受校外評核,促進反思,加強問責性。為增加透明度,學校定期印發校訊與學校報告,在學校網頁發放訊息及舉辦公開性活動,加強家長與社會人士對本校最新發展的認識。家長教師會於1999年成立,歷年提供學校寶貴意見;校友會於2008年10月正式成立;校董會匯聚家長、老師和校友夥伴合作關係的力量,加強學校管理,深信在即將成立的法團校董會領導下,學校發展會更進一步。

改善學習環境

配合資訊科技教育發展計劃的需要,學校善用資源,增設中央廣播室、資訊科技室和電腦室,並在全校課室、學習活動室及禮堂增設多媒體教學設施包括無線網絡,以支援教學需要及提供校園電視廣播與學習應用電腦的場地。學校成功擴建中央圖書館,提供學生理想的閱讀環境,並增設中文、英文、數學、常識各科活動室及加強學習輔導室,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支援學生學習需要。

課程改革與教師專業

課程改革是學校教育改革的重點,學校積極培養教師成為各學習領域的改革促進者,按步落實專科專教發展計劃,讓教師專注負責科目,提高教學成效。學校善用資源,為教師創造空間,提供教師專業發展的時間。學校獲教育局課程發展組提供不同模式的教師專業發展支援服務,定期或非定期到校提供顧問服務,並與教師進行共同備課及協作行動研究,有效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

課程是學生從學校獲得的整體學習經歷,而德育及公民教育、智能發展、社會服務及體藝發展是學生在小學階段應享有的基要學習經歷。學校致力推動課程改革,貫徹教育目標與學校課程宗旨,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基本條件,協助學生「學會如何學習」。透過課程活動,學校提供學生多元化的學習經歷。學校實行校本支援服務計劃,提供課後學習支援學習活動,照顧及支援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確保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達到基本水平,具備超卓潛質的學生能發展個人潛能。

結語

學習可以為個人創造未來,教育能夠為社會開拓明天,小學教育是我們接受基礎教育重要的學習階段,我深信教育可以幫助每個人發展潛能、建構知識及提升個人素質,從而掌握個人的前途和開拓個人未來的能力。袛要有上進心和才能,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學習充分發展個人潛能,創造在社會自立和成功的條件。

小學教育必須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教育基礎及各學習領域的基本能力,以便學生能適應中學教育新階段。以往教師多採用單向式知識灌輸講學授課,未能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現代教師善用學校資源,改用多元化「學與教」模式,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本校學生懂得採用不同的學習模式,透過「閱讀」、「網上資訊」及「朋輩交流」等活動,提高學習成效,豐富個人的知識寶庫,實為教育改革成功的好例子。

已故校監陳麗玲博士早於2003年,在陳氏教育機構三十周年紀念特刊的獻詞中表示︰「教育改革工作偏重知識與資訊科技,德育陶冶方面相對較弱。」她提醒屬校同工必須關注和重視五育均衡的發展,我們全校教師當謹記陳博士的教誨。

教育是人對人的工作,學校是重要的培養基地,校長的領導和教師的素質,直接影響學校發展與學生的學習成果,教育工作者本身的上進、積極精神,實為學校發展「成功教育」的主要原動力。